日前,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规范》和《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作业管理规范》《考试管理规范》),为江苏省中小学生“减负”规定了明确尺度和标准。眼下,我市中小学生期末考试在即,对于这样的“减负”学校反应如何?昨天,记者进行了探访。
【“双减”新规】
严控义务教育作业总量与考试频次
严控作业总量、严格控制考试频次是此次“作业及考试管理规范”的核心关键词。
《作业管理规范》要求,作业要体现全面育人功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鼓励探索推行作业免写、无作业日制度。
《作业管理规范》强调,要尊重学生并赋予家长对学生作息调控的权利,如果学生身体和家庭有特殊情况,或当天作业影响到学生睡眠,学生或家长可以向老师申请后补或免做。要严格执行“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要加强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或要求家长帮助批改作业。
《考试管理规范》明确,义务教育学校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生学习情况、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毕业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严禁组织“幼升小”“小升初”等考试。
《考试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控制考试频次、正确使用考试结果。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各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各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再安排一次期中考试。除初中毕业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
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个至5个等级。小学阶段可采用星级评价,初中阶段可采用A、B、C、D、E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以任何方式公布,不得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班、分层、调整座位。
【记者探访】
小学一二年级期末取消纸笔测试
记者了解到,欧洲杯赚钱多所中小学将于1月17日启动期末考试。按照要求,我市小学都取消了一二年级纸笔考试。
“我们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取消了纸笔考试。”文峰小学校长赵政告诉记者,学校严格按照我省有关要求实施。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更多的是平时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对学习的热情与态度,这些才是一二年级家长关注的重点所在。”
“我们已经明确,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校长李文富介绍。
“我们正在有序组织学生期末复习迎考,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控制考前学生的作业量。”汶河小学副校长乔华介绍,学校也在不断改革考试形式,比如,一二年级采用无纸化测试,将知识点拆分为多个闯关游戏,将语文的认读与背诵、阅读与表达,数学学科的口算与口答等融入其中,以开放的题型,游戏的形式进行评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
严控作业总量,强化作业指导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市学校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和考试形式的研究,做到作业内容减量增质、考试形式从单一到多元,让学生的学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也让教育主阵地回归了课堂。
“加强作业管理,更需要教师用心研究学科作业设计,尽到学校落实‘双减’主体责任的应有之义。”乔华表示,“双减”以来,学校加强作业研究,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严控作业总量,建立专门的作业公示群每天公示;优化作业布置,设计个性化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强化作业指导,利用课后服务班,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建立作业检查制度,通过不同层面了解学生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弹性和分层、类型和结构、批改和讲评等,将结果及时反馈,帮助教师进行调控。
【专家观点】
减量增效,考试不可规避但更要科学
省教育厅发布的“作业管理规范、考试管理规范”引起不少教育人士的关注。
竹西中学校长刘岚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各类配套的管理规定,是为了推动“双减”政策更好落地,对于基层学校来说,首先是要去学习相关的政策规定,同时结合实际,形成可实施的“校本化过程”;其次,学校需要花更大力气进行教科研,提高教学效率。
“作业虽然不是在课堂完成,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样,考试不可规避,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能反映出教学的实际效果,学校要引导家长、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引导学生更好适应考试要求。”刘岚表示,减少作业量,控制考试频次,减负同时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这需要老师下功夫,以更多元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这些都是今后教科研的方向。
赵政介绍,学校将尝试探究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他认为,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把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与其他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不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不把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